工程師的易用性測試(Usability Testing)筆記

總結

此篇筆記是根據 MWC 2023 議程「易用性測試-你的程式不在乎使用者,所以你的使用者不在乎你的程式」加上個人理解而產出的筆記。會提到易用性測試的定義、與用戶驗收測試(User Acceptance Testing)的差異,以及前端工程師如何能受惠於易用性測試。

筆記

何謂易用性測試

何謂用戶驗收測試

但用戶驗收測試僅會檢驗產品的功能是否正確,不關心產品是否「好用」。

以前端開發舉例:工程師做了符合規格要求的「書籤」——使用者點擊書籤按鈕後,會透過 api 通知後端「使用者將某資源保存到書籤中」,並畫面上會有對應的動畫提示。但使用者按下書籤後,卻不曉得自己可以到哪裡查看所有已經加到書籤的內容,或使用者根本不明白「書籤」到底代表什麼。

這樣的產品能通過用戶驗收測試,但大概無法通過易用性測試。

如何執行易用性測試

個人認為前端工程師不需要執行完整的易用性測試——重點是在實際動手開發前,確保設計稿不會有太誇張的易用性問題(比如按鈕太擠導致在手機上不好操作、或是使用者根本不知道原來那是一顆可以互動的按鈕),避免東西做好,但使用者不會用,讓工程師得再花時間進行修改。

濃縮版本的易用性測試重點如下:

  1. 確認測試範圍,列出自己想要測驗設計稿中的哪些部分
  2. 定義測試情境,以及何謂測試成功
  3. 根據測試結果,將待改善項目根據重要(嚴重)程度進行排序
  4. 將測試結果分享給團隊

時間有限,重點要放在改善最要命的問題上。且要與團隊分享測試結論,讓大家都知道現在發生什麼事情、以及接下來會有哪些代辦事項。

參考文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