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覺得自己快要窒息了——《設計的心理學》閱讀筆記,出包篇

這篇是《設計的心理學》第五章〈人為過失?錯了,是設計不良〉的讀後筆記。沒有跟舒服篇合併在一起,是因為我覺得先甘後苦很破壞氣氛,但先苦後甘又怕讀者沒時間撐到甘的部分。所以這篇就自立門戶了,請大家各取所需。

總之,這篇筆記會說明使用者為何出包,以及有哪些設計原則可以避免使用者出包

最後是開場前的劇透警告——本篇筆記會提及以下影視作品的內容,請還未觀賞且不想被破壞體驗的單兵進行迴避行動:

使用者為何出包

人會在使用產品時出包,是因為產品沒有考量使用者操作產品時的真實情境。

坦白說我都聽得一頭霧水

⋯⋯ 很高興知道這件事,請問這篇文章還有什麼要告訴我的嗎?

有的,那就是出包跟斯斯一樣有兩種:失誤和錯誤。

把出包分類成失誤和錯誤,是因為它們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,而且能透過設計克服。

什麼是失誤

失誤代表使用者的目標沒有問題,但在執行時搞砸了。比如:

當使用者的注意力被打斷(分心)時,就容易發生失誤;或是在行動時,有很多東西的外觀和目標非常相似(比如上面的鹽罐範例),那也容易導致失誤。

減少失誤的設計原則

期待使用者不分心是不太可能的。設計能幫上忙的部分是:

什麼是錯誤

錯誤是認知層次的問題。會發生錯誤,就代表使用者腦中的目標(或實現目標的計劃)本身就有問題,或是使用者因為缺乏關鍵知識、因為遺忘最初的目標而搞砸。舉例如下:

減少錯誤的設計原則

出錯源自認知有誤,想減少錯誤的話,產品就要讓使用者對目前的情況「擁有正確的理解」,或是幫助使用者「執行正確的判斷」;所以在設計產品時——

不過就算給祥子上一步按鈕,他應該也不會按下去吧

結論:一定程度的安全網

良好的設計能成為安全網,接住分心或對誤判狀態的使用者。但如果使用者是因為社會制度或體制壓力而出包(🕊️ 註),設計就幫不上什麼忙了。

人類的能力是真的有限

🕊️ 註:空中浩劫第十六季第三集〈天堂哀鳴曲〉(特內里費空難)可以看到由這兩種原因引起的過失。機組不想因為超時執勤而受罰,所以趕著起飛,是來自資本主義(體制)的壓力。而職場階級(社會制度)則導致飛航工程師對於起飛許可的質疑被機長無視。

延伸閱讀

The Programmer’s Brain 一書也有關於人為何會誤解程式碼,以及如何減少被打斷造成的損失的討論。雖然目標讀者是工程師,但本書對人的心智活動、認知理解有非常深入淺出的說明,值得一看。

後記

❓:為什麼母雞卡有列劇透警告但買狗沒有?你是不是瞧不起買狗!

🦊:買狗那張雖然有台詞,不過只看單圖沒辦法猜到劇情發展;母雞卡那張儘管什麼都沒說,但我覺得是關鍵鏡頭,決定還是標一下友善網路風氣從小地方做起

❓:為什麼劇透警告沒有 JOJO 啊,你是不是(ry

🦊:就算是動畫版,也是十年前(2012)的作品了;而且那套台詞應該早就傳遍鄰里連在公園下棋的長老都聽過了吧,所以就沒特別提了

❓:空中浩劫比 JOJO 還早欸,那是標屁標?

🦊:你說得對,但我就是想列